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跨国药企积极拥抱以价换量 引入创新业务模式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3-11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当然,外企在中国接二连三剥离了工厂和产品之外,也已经陆续处置了研发中心,包括雅培、诺华、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礼来、阿斯利康等等。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外企放弃了在中国的创新布局,而是选择另一种业务模式支持贴近本土特色的创新研发。

合作开发是外企接纳本土研发的开端。中国创新药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下,也逐渐开始进入外企的法眼,早先和记黄埔分别与礼来和阿斯利康合作开发肿瘤创新药在中国本土的落地,拜耳也引进了华领的降糖药。此外,外企看上的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权益,对于海外权益也开始跃跃欲试,帮助中国创新药实现出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众多PD-1药物都将海外权益授予外企,包括礼来和诺华等大外企。

创新孵化则是一种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的业务模式。通过创新大赛评选寻找符合公司战略的技术平台和创新产品,给与创业团队一定的资金、场地、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概念验证,同时牵线搭桥与公司业务部门对接,尽早享有创新赋能。如今,这类模式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强生的JLab、诺和诺德的INNOVO、默克的创新中心加速器、勃林格殷格翰创新大赛、Leo创新创业大赛、罗氏中国加速器,以及阿斯利康中金全球医疗产业基金等等。

剥离瘦狗资产,开启创新业务模式,外企也在不断加速与中国本土行业趋势的融合,利用全球资源吸引未来潜力技术平台,获得了广泛好评。

数字化技术推进医患融合,提升业务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医生在钻研诊疗科研的同时,也追求个性化出圈和更高的成就感。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疗信息和资源。而在合规高压之下,药企也需求更高效更有益的产品知识传播途径。数字化,无疑是一个理想选择。

如今,外企都将数字化作为新的业务模式,并提升到战略高度。数字化医疗、互联网医院、网上诊疗、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新兴概念纷纷粉墨登场。利用这些平台,外企帮助医生打造专家人设,从而获得更多的患者,甚至是在外地的患者也慕名而来;还能帮助医生提升业务能力,开展新兴技术的诊疗科研,从而在学术上实现更高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外企可以增加与医生专家的粘性,提升品牌形象。对于患者来说,有了更加便捷的医患教育平台,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带来更多治愈的机会和希望。

尽管众多王牌产品的巨大市场遭遇集采后萎缩,但赛诺菲在数字化生态圈建设上走在前列,已经连续三年举办“数字医疗创新峰会”,形成了符合公司业务战略的数字化创新氛围,值得同行借鉴。阿斯利康的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AI iLab也在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