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概况与发展建议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3-25 打印内容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带来了红利。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转移与分布变化、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与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慢病防治管理需求增加等新形势,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在适宜产品、供应链、服务链等方面亟须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布局,应当锁定慢病管理“三早”、推进健康老龄化、提升县域医疗能力和智慧服务水平,在提高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保障服务能力上积极作为。
1 需求端三大变化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端出现了一些变化,极大影响着行业发展。
人口“两升一降”推动市场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诸多变化。掌握人口结构变化,对于谋划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和市场布局非常重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达14.1亿人,其中,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7.95%、63.35%和18.70%,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1.35%、下降6.79%和上升5.44%,即“两升一降”,表明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老龄化进程加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0年来,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影响着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公共卫生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医疗资源布局,并对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及老龄人口的国产医疗器械和辅助设施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慢病管理“三早”带动健康监测市场增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比为88.5%,慢性病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居民的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国家居民慢性病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医疗保健水平等息息相关,而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情况与慢性病发展趋势相关度极高。随着我国慢病人群基数的不断增长,家用健康监测及相关延伸产品市场拥有巨大的持续增长空间和迭代创新动能。同时,随着重大慢病病程的延长,为有效落实慢病“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措施,早期检测、治疗类医疗器械市场有望进一步放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