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分子诊断行业蓬勃发展 激发上游原料酶市场潜力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5-20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相比于其他细分领域,分子诊断凭借其检测速度快、检测信息全面、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势,成为体外诊断行业中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从31亿元增长至286亿元,复合增速为56%。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分子诊断领域市场规模急剧增长,2021年预计达到324亿元;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2024年预计增长到222亿元,且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市场潜力巨大。

分子诊断产业链上游概况

分子诊断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料和仪器元件厂商,对于研发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具有高技术壁垒的特点。目前外资企业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我国国产化程度较低,国内企业主要活跃在中下游市场,分子诊断的上游市场始终是进口品牌主导,国内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近几年来,这一局面逐渐开始好转,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不断出台,国产领先企业纷纷加强产业链布局和研发投入,在上中下游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分子诊断试剂的上游诊断仪器领域中,国产仪器占比较小,由于技术壁垒限制,基因测序仪、数字PCR仪等高端仪器市场主要被Illumina、ThermoFisher、BioRad、StillaTechnomogies等跨国巨头垄断。国产品牌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国内仅有华大基因等国内企业突破了基因测序仪研发技术,国产替代进程缓慢。

分子诊断试剂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诊断酶、引物、反转酶、探针等生物原料,高纯度氯化钠、谷氨酸等精细化学品,以及提取介质材料。由于上游原材料的开发对研发效率、创新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诊断酶、引物、探针等开发难度大,上游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占据,如罗氏、迈迪安生命科学公司、SurModics、Solulink等,国产企业在该领域仅有少数企业涉足,但国内企业目前正积极破局,未来有望推动进口替代。

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试剂原材料占比仅不足10%,随着国内企业对原材料核心研发制备技术的探索,大批国产原材料产品投入市场,预计2022年国产占比可超过13%。未来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也会逐渐降低。

分子酶在整体分子类试剂规模中的占比高达60%-70%,因此下文主要介绍分子诊断上游产业链中的主体——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

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现状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