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行业蓬勃发展 激发上游原料酶市场潜力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5-20 打印内容
酶是分子检测原料中发挥生物活性的组分,直接影响分子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稳定性、检测时间等多项性能水平,决定了分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分子检测试剂原材料中最核心的组分。原料酶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分子杂交、基因测序、等温扩增、探针法等。不同应用场景对原料酶的种类需求不同,主要依据核酸类型(DNA/RNA)、样本类型(尿液、唾液、血液、粪便等)、扩增长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分子诊断原料酶行业作为分子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广阔的分子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前景将反哺分子检测酶原料市场成长。
数据显示,中国分子酶试剂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6.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2亿元,复合增速达17%,预计2024年分子酶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85.6亿元。同期,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20的32亿元,复合增速达23%,预计未来增速也将保持在9%左右,2024年整体规模可能达到45亿元。
就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分子酶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整体增速较高,未来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增速将会逐渐放缓。主要有以下因素驱动国内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带来巨大检测需求,检测机构和人数持续增加;多因素驱动中国分子诊断行业高速发展,带动上游原材料产业发展;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进口替代与创新发展,推动原料酶国产替代。
分子酶种类及市场概况
分子酶种类丰富,通过对核心关键酶的定向进化,可不断丰富酶库。目前基因工程重组酶以达到200多种;包含DNA聚合酶128种、逆转录酶54种、核酸酶48种、连接酶22种以及其它酶类45种。DND聚合酶、DNA连接酶、逆转录酶、限制性内切酶等酶类是较为常见的高端酶,其中DNA聚合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1. TaqDNA聚合酶
从嗜热细菌Thermusaquaticus中分离得到的TaqDNA聚合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主要用于DNA靶标PCR扩增。TaqDNA聚合酶主要分为重组酶性和野生酶性,分别从大肠杆菌(E.coli)及Thermusaquaticus YT1 中纯化得到。后者通常适用于用于扩增与大肠杆菌(E.Coli )序列同源的细菌DNA序列。
整体来看,TaqDNA聚合酶市场规模可观,在科研端与工业端的销售规模均排名靠前。数据显示,TaqDNA聚合酶的市场规模从2015至2021年,由9.8亿元增长至25.7亿元,复合增速达18%,预计2022年销售规模为29.4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可增至37.5亿元。由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的检测需求,而核酸检测试剂的酶原料主要为TaqDNA聚合酶,因此目前该种酶类工业端应用占较大比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