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作怪,感冒、咽喉肿痛找上门,怎么办
作者:我是中医传人 来源:百家号 2024-9-13 打印内容
尽管秋日的序曲已悄然响起,我国广袤大地上,却仍不乏“秋老虎”的余威在肆虐,它以一种不羁的姿态,挑衅着季节的更迭。晨曦初露,凉风习习,仿佛是大自然温柔的抚慰;而时至晌午,烈日如火,热浪滚滚,又似夏日顽童的恶作剧,让“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的民谚生动再现。这秋分前夕的奇妙时光,不仅昼夜间温差如鸿沟般悬殊,更伴随着气温的频繁波动,如同情绪的过山车,让人体各脏腑在冷热交替间历经考验,感冒、咽喉肿痛、皮炎湿疹等小恙便趁机兴风作浪,侵扰着人们的安宁。
然而,面对这看似“凶猛”的“秋老虎”,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智慧的古人早已洞悉自然之道,以顺应时令的养生之法,让这秋日的挑战变得微不足道。此时,需注重平衡内外,晨间适量添衣保暖,以防寒邪侵体;午间适时减衣,避免汗出过多伤津耗气。饮食宜温润滋补,既去暑湿余气,又滋养秋燥所伤之阴津,如银耳莲子羹温润养肺,菊花枸杞茶清热明目,皆是此时节养生的佳选。如此,即便“秋老虎”再如何猖狂,也能在科学的养生策略下,乖乖收起它的锋芒。
应对秋老虎,试试这五招
1、调起居、解秋乏,适当多睡一小时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
中医理论支持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增加睡眠的最佳方法。
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对于老年人,建议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培养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是极有好处的。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当增加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减少“秋困”的出现。
2、春天捂、秋天冻,避免过早添衣物
“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促进阳气潜降。
在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没有感觉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
3、多喝水、多喝粥,多吃润燥生津食物
初秋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也是“热燥”的开始,比夏天的干燥还要明显,因此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等症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