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一致性评价释疑:为什么“溶出一致≈疗效一致”?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8-1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针对仿制药,通过与原研药比较pH 1.0~7.0溶出行为,只要均一致,则出现生物不等效的概率是极低的。同时,还确认了“体外溶出一致、体内生物利用度不一致的案例是极少”的客观事实。为此,专家组以该专业理念为立足点开始实施品质再评价工程,并将确认了溶出行为一致性的仿制药品目录收载于“日本橙皮书”中公开出版。

从“日本版橙皮书”的来龙去脉可知,日本学者并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是开创性地采用多条溶出曲线评价手段,值得我们深思。

溶出度试验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可在仿制药研发、生产、质控、监管、临床使用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由于“日本橙皮书”详尽记录了各品种参比制剂的溶出度试验法、多条特征溶出曲线、溶出度质量标准、品质再评价进展步骤等大量信息,所以其具备了极高的使用价值。如“揭示并公开参比/原研制剂在pH 1.2~6.8范围的多条特征溶出曲线”就属全世界首创。

首先,我们可从这些曲线的形状预测出药物在体内消化道的释放行为,例如各pH值溶出曲线均一致的药物,我们便可认为其在体内的吸收、即产生有效血药浓度不会受人体环境的影响,即在任何人群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均良好;反之,在6.8介质中释放缓慢的药物,我们便可推测其在胃酸缺乏患者体内释放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有效性出现问题。

其次,从多条溶出曲线形状和API在各pH值介质中的溶解度,我们还可洞悉制剂优劣。除了缓控释制剂和肠溶制剂外,各pH值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应与溶解度正相关,倘若未出现此情形,我们则怀疑制剂质量有问题。

第三,以公开的参比制剂多条特征溶出曲线为基础,我们可以监测各仿制药企业的产品是否与其一致;这一做法相比仅规定下限的溶出度质量标准而言要严格得多,从而促使我们药监部门贯彻实施对仿制药质量的长期有效监管,并最终肩负起“为广大民众提供品质优良、质量均一稳定仿制药”的崇高使命。

以上这些溶出度试验的特点,是BE试验无法比拟的,且BE试验仅能进行1次、未来无法重现,这样的评价手段,我们还有必要抱残守缺吗?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