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制药格局将变 药企该以何取胜未来?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8-12-28 打印内容
影响仿制药价格变化的因素不仅来自于审批政策变更导致的竞争格局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下游医保方市场份额集中带来的上游仿制药企业议价能力的减弱。
和国内相比,美国的药品批发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三大公司:McKessen,AmerisourceBergen Corp(ABC)以及Cardinal Health,三者合计占有85%左右的市场。
所以整个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让采购的体量最大化,比如大型零售药店与批发商合作以及PBM与批发商合作,通过提高采购量从而压低价格。再比如不同医院结合成GPO等模式,尽量扩大采购主体的量。另外单体药店结成联盟,由联盟去采购,亦可以增加谈判优势。
另一个趋势则是药品批发商与大型零售药房之间的投资合作,比如CVS与Cardinal Health在2013年成立合资公司Red Oak,进行仿制药采购(其采购量占美国仿制药采购量的近三分之一),而Walgreens和ABC也有股权上的合作。间接来看,批发商和零售药房结合在一起,目的也是为了扩大量的优势以压低价格。
3、仿制药竞争,各家奇招尽出
美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大,各大仿制药企也为了争夺这块诱人的蛋糕尽显招。其主要方式包括资本并购、开发高难度品种、研发升级布局创新药、布局生物仿制药、打造一篮子产品、争取抢占180天市场独占期和寻找竞争格局良好的特色品种等
资本并购
比如一些产品线相对比较单一的公司由于业绩出现波动的概率更大,为了缓和业绩波动同时扩充产品线,并购往往成为仿制药公司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并购之后的整合往往也面临一定问题甚至拖累公司业绩。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全球知名的仿制药企业Teva。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巨头Teva的发展历程亦是不断并购的历程。
1984年美国Hatch-Waxman法案颁布,美国仿制药市场迎来新机遇。Teva通过一系列专利挑战和并购,拓展市场和产品管线,仿制药与专科药齐头并进,依托欧美市场,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仿制药巨头。例如公司在50亿美元体量以上的收购案即有:2006年Teva以74亿美元收购IVAX,2008年以同样的价格收购Barr,之后以50亿美元和68亿美元收购Ratiopharm和Cephalon,2015年405亿美元收购阿特维斯仿制药业务。
为了完成并购,公司背负了巨额的债务,总额达到350亿美元。2016年其财务费用支出超过10亿元,叠加核心产品Copaxone的收入降低以及仿制药行情的下跌,让2017年Teva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