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对医药行业的10大影响与4大趋势预判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4 打印内容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合并归类的剂型所包含的具体剂型见下表:

(三)医保支付标准及医保支付价将浮出水面
医保支付价才是本次“4+7”的大招。医保支付价将一举解决中选产品与落选产品的医保支付价格,从而保障患者的选择权和药品可及性。不愿意降价落选的产品,在医院或药店零售市场患者购买,医保仅支付中选产品的中选价,高出医保支付价的部分患者自付。

二、长期影响
(一)医保局将主导集中采购,将形成全国市场和唯一价格双统一,最低价唯一中标的规则将激励企业主动降价抢市场
医保局作为超级买家,从幕后走向台前,屡受药企诟病的“招标降价死”现象将终结,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以价换量将成为未来集中采购的主旋律。而随着“4+7”中选价格向更多城市扩散,越来越多的城市跟标,参差不齐的价格也将走向一致,入选产品上限价一统天下。“4+7”四两拨千斤,碎片化的采购订单将趋向统一,招标全国一盘棋、一次定江山将考验药业的投标报价策略。
“”4+7以外城市的跟标效应将把中选产品的市场覆盖放大10倍,中选产品不仅强化了品牌,能零门槛进入医院,还能节省一大笔销售推广费用,如此划算的买卖,不知道落选企业是否会肠子都悔青了呢?
(二)国产仿制药质量与价格与美国双接轨,国产仿制药价格雪崩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提升药品质量,《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与美国药品橙皮书要求一致,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美国仿制药拉到了同一赛道;同时,中国仿制药的价格也将陆续与美国接轨,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对此,国内药企要有清醒的认识,果断摒弃高价格、高空间、高毛利的投标策略,转向更务实的以价换量、降价抢市场的投标策略。国内药企勿再掩耳盗铃,幻想再让患者和医保局花着正版的钱去买B版的山寨货已是痴人说梦。医保局洞若观火,美国乃至全球仿制药价格唾手可得,降价降价再降价,向美国仿制药价格靠拢才是正道。中美市场慢病产品必将是集采价格血拼重灾区,也将是价格盆地。
目前,3个产品已接近美国市场价格,浙江京新的瑞舒伐他汀片(0.78元/片VS 0.62元/片(已经接近于美国市场仿制药的最低价,下同),浙江华海的盐酸帕罗西汀片(1.67元/片VS0.9元/片),浙江京新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0.15元/片VS0.07元/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