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4+7的降价逻辑:国家顶层设计的巨大威力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2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ICH,我国近几年的政策沿革极其相似于日本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因为医疗支出失控,完全打开了国内的医药市场。随着国际制药巨头的涌入国内,日本制药企业被迫合并重组,在短短十年间,日本的制药企业数量从1500家下降到300家。通过不断的合并与重组,日本的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不但拥有直接对抗欧美制药巨头的能力,还具备了出海谋生的能力。因为日本医药市场规模有限,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药价的大幅下降,日本制药企业不得不降低对本土市场的依赖来保障利润水平。

如今日本的制药巨头都是不断重组与合并起来的,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也离不开合并重组,只有将540亿的研发投入集中到100家左右的企业手中,中国才有望研发出全球认可的创新药。然而创新与出海是相辅相成的,全球创新药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不走出国门,创新药的经济价值将永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逻辑四: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

其实医改的话题已经提了多年,“4+7”只是医改大局中的一步棋。为了解决以药养医的模式,国家已经实施了多项政策改革,搞了“分诊制度”,“两票制”,“医保按病种支付”,“医药分家”,“允许医生兼职”等等。“4+7”的巨大作用是让医生没有可“捞”的,虽然上海也曾出现过医生不开带量采购的品种的现象,但最终也在强制执行下完成任务。因为仿制药价格的大幅下降,医生的收入可能会因之大幅下降,医学人才的流动性有望大幅增加,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三级医院的现状才有望得到本质地改变。

之前有个朋友跟我提起,他之前带几个老外去参观朝阳医院,刚到朝阳医院门口,看到人山人海的患者,老外拿出手机狂拍,那种吃惊程度丝毫不亚于命中百万大奖。说实在的,中国医疗资源的集中度大大超过了老外的想象,国外流行的私募医疗,社区医疗,家庭医生的模式,在中国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小感冒跑跑三甲医院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4+7”之后,这种局势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变。

逻辑五:促进药企战略转型与升级

虽然“4+7”的价格下降会刺激巨大的用药需求,但“以价换量”难以弥补利润的损失。“4+7”之后,仿制药地板价可能会是一种常态,药企的工作重心必须要从销售向研发生产转移。从研发层面技术升级,布局有技术门槛的品种,是应对价格战的最有效方式;从生产层面改进生产线,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一致性评价还得做,不做一致性评价就是“等死”,但做一致性评价并不一定是“找死”,只有产品才有未来,产品越多,话语权越大。当然了,产品还是要选择性地做,做自己擅长的产品,做有特色的产品,做有临床需求的产品,做有临床优势的产品。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