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4+7的降价逻辑:国家顶层设计的巨大威力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2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虽然多元化是在行业危机关头度过难关的有效方式,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元化大潮中,很少有药企吃到甜头,绝大部分企业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笔者之前总结过欧美制药巨头成功的经验,要搞好多元化,要不断地收购新兴产业,剥离夕阳产业,而这是中国药企的弱项,而且多元化成功的公司,都是市场运作能力极强的公司,因此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多元化,应对“4+7”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积极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逻辑六:仿制药巨头的冲击在所难免

加入ICH并不是简单遵守指南的条条框框,打开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在所难免。然而医药市场一旦被打开,一旦国际化,中国仿制药企业必将遭到国际仿制药巨头的冲击。很多人认为仿制药巨头不可能大规模进入中国,为了辩驳这种观点,笔者可以给出以下十点理由:第一、美国仿制药竞争白热化,仿制药巨头战略转移是势在必行;第二、中国加入ICH,市场逐渐打开,逐渐规范化,为他们进入中国提供了基础;第三、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仿制药市场,在行业洗牌期间可以乘虚而入;第四、很多产品国内企业无法通过一致性评价,为避免药品短缺,国家可能会“引狼入室”;第五、引入仿制药巨头进入中国,能够促进竞争,进而降低药价,国家为了控制医疗支出,有理由“引狼入室”;第六、制药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国家没有理由一直将其拒之于门外;第七、如果国家带量采购全面实施,仿制药巨头无需在中国建销售管线,布局中国将会更加容易;第八、已经开始承认国外临床数据(包括BE),仿制药进入中国的成本会更低;第九、注册申请积压问题已解决,为他们快速进入中国铺平了道路;第十、山德士以诺华为依托,仿制药已经在中国销售多年,已经站稳根基,梯瓦收购了Ivax,控股了贝克诺顿制药厂,收购阿特维斯获得常州华生,也在国内拥有据点,而迈兰正在寻求国内企业合作,寄希望于MAH或进口注册,把产品引入国内。

小结

“4+7”是国家的顶层设计,这步棋走得妙而绝。“4+7”的蝴蝶效应必将导致产品广度和地域广度的大幅降价,最终将撬动整个仿制药市场。除了仿制药,辅助性用药,中成药也会连带的遭殃。之前外出讲课的时候,还有中成药销售人在幸灾乐祸化学药的“4+7”,说他们中成药是独家品种,“4+7”波及不到他们,而且医生因为开化学药没有“捞”的了,会大幅增加中成药的处方量。还是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医生放着治疗成本只有20元的化学药不用,使用治疗成本达200元的中成药,我想即便患者不去找大夫算账,医保局也要去找大夫算账了。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