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够致疫苗不合格?百日破疫苗存困境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8-10 打印内容
按照规定,疫苗生产企业必须对每一批上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全部项目的检验,自检合格后报中检院签发上市。
而中检院的检验则会有侧重点。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疫苗专家陶黎纳向《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解释说,假如一家疫苗生产企业每年会报20批次的疫苗给中检院,申请签发上市,那么在安全性指标检验时,这20批次、所有种类的疫苗都会被逐批抽样检验。
而在有效性检测上,按照抽检5%到10%的国际惯例,该企业一年报批的20批次疫苗,可能只会被抽到一到两批进行有效性检测。
有效性检测,测试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效价,即疫苗对人体保护力大小的指标。效价不合格,意味着疫苗免疫效果全面或部分失效。接种后,疫苗无法对人体产生保护力,或者保护力不足。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也在2017年公布这一调查结果时说,这两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
据查,长春长生和武汉所这两批效价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效价有效性指标不在中检院批签发时的抽样检验范围内。
公众的另一个疑问因此产生:为什么无法在批签发时,对报批的疫苗逐批进行有效性检验,却只进行5%到10%的抽检?
据了解,当前中国共有45家获批生产疫苗的企业。根据中检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2017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2017年,申请签发的疫苗有50个品种,共计4404批,其中4388批(约计7.12亿人份)符合规定,16 批(约计80.68万人份)不符合规定;申请签发的血液制品有12个品种,共计4388批,其中4387批(约计0.71亿瓶)符合规定,1批(1万瓶)不符合规定;申请签发的血筛试剂有9个品种,共计944批(约计9.35亿人份),均符合规定。
7.12人亿份的疫苗批签发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中国除了中检院,另外授权了北京、吉林、上海、湖北、广东、四川、甘肃等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不过,根据翻阅已有公开信息,这七个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极少承担疫苗批签发工作,更多的是进行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工作。包括狂苗、百白破疫苗在内的疫苗批签发工作,都还是由中检院为主进行。这两批被发现效价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也是由中检院在2016年10月下旬进行的批签发。
如此大规模的批签发申请,再加上对疫苗有效性检测耗时太长,而疫苗的有效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国际普遍采取抽检的方式,国际发达国家的做法是,用资料审核替代检测。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