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仿制药涅??重生!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18 打印内容
宋建峰:第一批鼓励仿制目录应该是: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罕见病治疗所需药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儿童使用药品,以及专利到期前一年尚没有提出注册申请的药品。
郭新峰:第一批目录可能包括市场急需填补空白的抗肿瘤药、儿童药、孤儿药等。
科技攻关与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仿制质量
医药观察家:在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方面,《意见》提出将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内的重点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并指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提高。而此次的《方案》重点提及的是进行科技攻关,要求研究制定2019—2023年仿制药科技攻关计划,没有提及“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提高”。这是为何?是要“以我为主”吗?还是在“引进”方面存在什么困难?
郭新峰:仿制药技术涉及设备、工艺、原辅料、装置等诸多方面,我国已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但体系化比欧、美、日、印等发达仿制药国家落后10年以上,实施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是最佳达成路径。但是高端制剂仍面临技术封锁,技术扩散慢,自主突破技术是唯一选择。
宋建峰:我觉得是表述上的差别,目前面临中美贸易争端,知识产权保护是双方争执的重点,为避免国外以此小题大做,故回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提高”字眼。
林子荣:无论是什么事都是要靠自己,“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提高”也要靠自己,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在新技术、新材料、重大装备、技术转让,甚至人员交流等方面都有设置重重障碍,特别是在原研药专利未到期之前的研发工作,肯定是有困难的。
医药观察家:技术攻关可以优先选择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林子荣:技术攻关和科技进步最主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引进一些学术带头人是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其次是体制机制的保障,鼓励人才创新,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创新成果,保证创新可持续;再者就是关键设备的引进、研发、创新;最后是技术的开发、资金的投入,以及各种资源的高效整合。
宋建峰:一是药品工艺制造水平的提高及制药设备的完善;二是原辅料及包装材料。
医药观察家:在完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此次《方案》要求制定专利挑战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专利挑战申报、受理、结果公示相关程序。这在此前的《意见》中是没有提及的,这一点对于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有什么意义?
宋建峰:过去,由于国内没有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很多产品在印度等国家上市,而在中国无法上市。此前,“药侠”陆勇代购印度仿制抗癌药事件曾引发极大关注,以远低于原研药品价格购买到救命药,引发了对提高中国仿制药水平的思考,推动和鼓励临床价值高的仿制药生产的呼声再次响起。目前中国专利挑战制度建立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每年CDE发布专利权到期、终止、无效尚且无仿制申请的药品清单,实际是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参与仿制,提高药品的可及性。抢仿成功的企业,未来很可能在政策和抢占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方案》中明确要求制定专利挑战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专利挑战申报、受理、结果公示相关程序,这说明实施细则很快就会出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