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辅助用药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3-21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规范辅助用药正在进行时

医药观察家:央视报道中有提到,辅助用药难管,滥开大处方屡见不鲜,而医疗机构管理的动力却不强。请问,造成医疗机构管理动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除了规范临床路径,国家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建设辅助用药管理体系?

王恒:医生的处方开具除了从病人需要本身和临床循证证据支持这两方面考虑以外,还涉及病人是否买得起、医保是否支付得起,也就是大家曾经谈到的医疗、医保、医药三件事。这三个环节,若只是单单控制一个环节可不行。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够把那些在利益的驱动下造成的某些产品销量过大、使用过多过滥等问题解决。

张善果:医院对于辅助用药的监管不强,不是因为辅助用药本身,而是在“医药分家”的背景下,国家没有充分、合理地考虑到医生和医院的利益问题,导致医院通过辅助用药变相创收。辅助用药也是用药,毕竟不是使用保健品。理论上讲,有很多路径可以去建设辅助用药管理体系,规范好临床路径,基本上就解决了辅助用药的80%。

宋建峰:因为很多辅助用药都是“万金油”,所以就有利益驱动,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没有触及核心问题。个人觉得目前的辅助用药管理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医疗体制的来改,难以解决问题。

医药观察家:辅助用药的管理除了影响到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另一个直接关联方便是药企,毕竟被打上“辅助用药”的标签对药企而言影响颇大。相比之前部分省份实行的省级辅助用药目录,“国辅目录”的出台与实施会给药企带来哪些影响?

张善果:个人唯一担心的是中成药企业和中成药产品。对于国药准字Z和国药准字B而言,一旦进入“国辅目录”,等同于被边缘化,毕竟疾病更需要治疗用药,而不是辅助用药。这不仅是对产品的大洗牌,更是对药企的大分类,受伤的毫无疑问是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省级辅助用药目录造成的结果是在这个省是辅助用药,在那个省却不一定是,而一旦“国辅目录”成型,全国市场就分为:治疗用药市场和辅助用药市场,对于那些没有治疗用药的病种而言,辅助用药还能存活,一旦有治疗产品的存在,辅助用药基本OVER了。

王恒:药企要理性面对这次“国辅目录”出台,虽然其会对药企的销售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这也启示药企,无论是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还是针对药品的营销模式,都要寻求转型,这是一种促进。转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第一,药企要广泛收集已被纳入“国辅目录”的产品的临床证据,只有证据充足了,才有用药的理由,才能说服医保支付部门、说服医药监管部门、说服医生本人,才不会被称为滥用。第二,药企别再期望跨适应症、超适应症使用范围的产品所带来的市场。对于超适应症的产品,药企要重新整理临床证据,重新进行申报,总结证据,聚焦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第三,在营销模式上要摒弃利益驱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化学术推广。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