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用药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3-21 打印内容
张善果:医改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呈现一体化的医疗健康网络”,当务之急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民医保的主要障碍是医保基金缺口太大,为了放大医保基金的效能,福泽更多的民众,因而“4+7”应运而生。辅助用药将来只有三个出路:1.作为治疗用药的联合用药;2.没有治疗用药的病种用药;3.作为治疗未病的高端用药。对于医院开发而言,将来的主体策略无外乎三个:1.治疗用药的联合用药;2.替代治疗用药的作用,要让疾病有药可用;3.保健性质的高端人群自费用药。
徐元虎:对于国家制定辅助用药目录,这并非要辅助用药从市场上消失,不是说辅助用药就一定没有疗效,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些药的合理使用。辅助用药在政府的采购市场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但同样面临着降价的挑战。到底哪些患者用了能获益,那就需要企业更细化地去分析目标市场。
王恒:药企该怎么做好营销策略?第一,收集临床证据;第二,积极地申请扩大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第三,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化学术推广,从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和使用方便四个维度去开展临床推广宣传,使得临床药品回归到疗效、使用方便的本质。
宋建峰:辅助用药在临床的使用会受到限制,但是政府采购不会一刀切,个人认为只会限制使用,销量受到影响。药企应尽可能利用以前在临床使用广泛影响大的因素来开拓零售市场及第三终端,这不失为一个出路。
医药观察家:不管最终哪些产品将被纳入“国辅目录”,辅助用药行业都将迎来“巨震”,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辅助用药企业该如何做好新的产品战略?又该怎样进行终端布局?
王恒:“国辅目录”的出台会影响到药企未来的研发方向,被纳入目录的产品被限制使用,在这类产品上能够挖掘的潜力非常有限,而未来的产品又该往哪个方向走,便是我们所说的研发战略。个人建议,研发战略要根据向外看和向内看两个方向去走。向外看,就是看整个外部大环境。未来慢病治疗型药、老年病相关的药等都是药企研发的方向。向内看,被列入辅助用药目录的产品,此前的销量巨大,已经积累了在这个领域的大量医生资源与医院资源。将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向外看相结合,其实就是这个药企的精品战略方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客户基础、营销网络、行业影响,结合外部的疾病机会、研发机会,两相结合便是这个药企的研发方向。只有把这个基础做好,才能比别的企业做得更稳妥,发展得更快。
辅助用药目录的出台,从大医院到零售药店,再到广阔的乡镇卫生院,也就是所谓的第三终端,所造成的影响是逐级的。首先影响的是高端的大医院,在这里国家的医保监控,包括医疗体制的监管都会更强。零售药店是个比较市场化的业态,受到的影响力相对较少。而广阔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所谓的基层市场受到的影响会跟着大医院走,但是相对滞后。药企的终端布局,要多方面充分考虑。例如,在医院终端,现在发展比较快的叫院外药房,这是医院终端的重要补充。在零售终端,现在占比越来越大的叫移动医疗,电子商务就是零售终端的重要补充。还有广阔的基层医院,民营医院在其中又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药企在营销布局、终端布局上,其实都可以把这些新的业态、新的终端囊括进来,尤其是在产品的功能主治范围内形成自己的治疗特色,就仍然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关键是要加强临床使用证据的收集,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产品不是辅助用药,才能证明产品的治疗价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