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用药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3-21 打印内容
医药观察家:如今“国辅目录”呼之欲出,落地可期,在当前的医药形势之下,辅助用药从滥用到合理用,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国辅目录”又会给整个医药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变化?
王恒:这与国家的医保支付规则是密切相关的。“国辅目录”出台之后,各地还要围绕其进行“省辅目录”的调整,这个过程大概还需要半年的时间;之后,相关的医保支付、支付原则等配套措施还要跟着出台。个人估计,辅助用药目录在上半年会比较明朗化,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辅助用药目录内的产品,今年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辅助用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国辅目录”的出台对于整个医疗、医保产生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第一,从医疗的角度讲,过去使用这些辅助用药的医院、医生的行为都要发生改变,包括对医院管理、医生处方行为的监管等。第二,从医保的角度讲,医保部门肯定会对辅助用药出台更加严格的医保支付标准。第三,从药企的角度讲,将面临两个转型的方向。第一个是研发。药企需要切切实实地研发那些临床需要的治疗性药品,而对于已经上市的产品,药企要重新申报新的适应症、新的功能主治。第二个是营销。营销应该更注重合理用药、临床证据的积累,比方说治疗指南、临床治疗路径、专家共识等,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化学术推广。
张善果:不是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而是走不走得通的问题。假设治疗用药和辅助用药的格局形成,治疗用药必然按照服用周期和疗程使用,就算医生不讲医德也不敢过分,而辅助用药必然会作为补充,这个标准必然会被监管部门“格物致知”。最后的结果是病种与辅助用药的频次、金额挂钩。而被划为辅助用药产品的企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将动用企业资源左冲右突。这势必会影响行业的整个格局:治疗用药规模被限,辅助用药一是成为治疗用药企业的规模补充,二是没有治疗用药企业的规模突破载体。
徐元虎:辅助用药从滥用到合理用正在进行时。“国辅目录”的出台,对医药生态环境会带来相应的变化:首先,医生在使用辅助用药时将会更加审慎;另外,通过目录规范管理,挤干临床用药的水分,降低患者和医保费用的负担,对患者健康更加负责,也为下一步的医疗体制改革留出结构性空间。
宋建峰:辅助用药的规范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势必和医疗体制改革一起得到解决,很难通过某个表面及单一的方法起效。“国辅目录”的出台肯定会影响目前销量较大的辅助用药,有一部分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与之相关的医药代表也会面临新的选择。
药企终端布局覆盖新业态
医药观察家:从现在落地实施的“4+7”带量采购可以看出,如今的药品采购已经逐渐倾向于具有明确治疗效果的药品。那么,辅助用药在政府的采购市场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针对医院市场,药企又该如何制定营销策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