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医保机构重大重组 医药行业大变局再次开启?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3-1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虽然在讲到医改的成就时,主管部委和个别专家总要提及:我们已成功地将个人卫生支出与总费用的占比从2009年的37.46%降至2016年的28.8%(而这一比例也远高于国家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却闭口不谈同期百姓个人卫生支出金额的绝对值依旧在大幅增加,复合增长率居然高达10.6%。

同时同期的门诊人次医药费的复合增长率为6.4%,出院者单次医药费的复合增长率为5.4%;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仅为3.4%。这组对比数据恰恰说明了为什么百姓对医改成效的获得感不高,恰恰佐证了“看病贵”不但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缓解,而且百姓的医疗负担还在持续增加,全球都罕见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了。

仍然是在宣传医改伟大成就时,主管部委和个别专家总要提及:中国医疗服务水平进步世界排名第三,却不提2016年WHO对各国医疗体系评估排序中,中国仅排在第64位(当然应该肯定是:我们的确还是有了不少名次的提升)。

记得在一次内部的研讨会上,有官员讲:中国政府在卫生总投入上仅仅花了很少的钱就使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的国民平均寿命提升到73.5岁(引自WHO 2016年公布的数字),而花了近GDP17%以上的美国,国民的平均寿命也就是78.5岁,仅比我国国民平均多活了5年,所以我们的改革成绩大、成本小。

这个观点看似有道理,但官员有意回避了在WHO这份报告中,2016年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排行中:中国香港第2位、美国第35位,而中国仅列第83位,难道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不是我们医改的主要目标吗?难道不应去借鉴一下香港的经验吗?更荒唐的是,会上还有专家讲美国还有4000多万国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似乎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奥巴马医疗改革也困难重重。

而实际情况是美国推行的是个人商业保险制度,但有国家承担的国民救助底网制度,而奥巴马医改的最大障碍是富人阶层,他们不愿意按资产比例缴纳国家医疗保险费用,从而减轻国家财政的投入压力,美国所面临的医改障碍与我国的困难属于完全不同的性质,几乎没有可比性。所以可见,同样的数据和事实,可以有不同解读和使用。

同样,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是不争的事实,新医改以来(2009-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即仅为公费医疗费用,而不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就已接近6.58万亿元。药品长期通过国家行政强制降价和省级政府招标,药品单价几乎全部都降低了,但百姓单次门诊和住院的实际费用却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结果。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